近年來,弘盛銅業黨委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刻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對中國有色集團三次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帶領500多名職工,取得了項目“基建、試車、投產”三大戰役的勝利,成為湖北省最大的工業新增長點,為銅冶煉行業的智能化轉型探索貢獻了“弘盛方案”,交出了綠色高質量發展的圓滿答卷。
一塊塊陽極板由自主研發的陽極智能倉儲轉運系統的自動轉運,整整齊齊地進入電解主廠房;一捆捆陰極銅經世界先進的智能銅庫系統的自動稱重、打包、配重,被無人車抓取到物流車輛上,運往全國各地……這是弘盛銅業40萬噸高純陰極銅清潔生產項目井然有序的生產一景,也是弘盛銅業黨委堅持黨建引領促生產的具體體現。
黨員先行聯動發力??踏出銅冶煉效益標桿之路
長江之畔,碧水如帶,一座世界上單體建設規模最大的銅冶煉廠悄然拔地而起。很難想象,三年前,這里還是一片黃土荒坡,轉眼間,一個又一個建設和生產的奇跡在這里上演。
“弘盛銅業項目建設的出發點、立足點和落腳點就是,不搞低水平重復建設,而是通過高質量建設發展實現做強做優。”早在項目選址設計之初,中國有色集團黨委和中色大冶黨委就把弘盛銅業作為綠色高質量發展轉型的壓艙石項目來高起點謀劃、高標準建設、高要求加壓,篤定建設起一座綠色、智能、高效益的標桿工廠,這就要求弘盛銅業必須突出技術引領,運用國內外最優技術創新成果;明確效益引領,項目的安全環保、節能減排、成本效益等各項指標必須國內最優。
“把黨旗插在工地上,把支部建在項目上!”項目建設初期,正值新冠疫情暴發的特殊時期,這時候項目部全體黨員充分發揮敢于攻堅,絕不退縮的精神,帶領大家利用線上辦公的方式潛心鉆研和交流研討技術方案,積極消化吸收國內外最新的技術資料,組織線上專家論證達數十場次,為優化項目工藝路線,為項目復工打好提前仗。項目復工后,班子成員勇帶頭,項目組人員齊上陣,將辦公場所全部搬到施工現場,與施工單位干部員工同吃、同住、同勞動,緊盯每個節點,抓進度和質量,確保建設進度如期推進。
2022年10月23日,弘盛銅業迎來了熱負荷聯動試車。試車期間,弘盛銅業黨委堅持將黨組織融入治理架構,成立了操作、維保、DCS調控三支黨員攻關突擊隊,對項目試車難題展開攻關,黨員骨干日夜奮戰,查擺問題千余項,并在一個月內完成了全部問題項目整改,僅用33天就打通全系統工藝流程,創造出同行業試生產打通流程用時最短、產能負荷提升最快、綠色發展成色最足、同比產品質量最優等多個“行業第一”。
經歷了“完美”開局,弘盛銅業沒有片刻欣喜,而是繼續邁著沾滿黃土的步子,一步步踏出“標桿”之路。經過短暫磨合和適應,一支又一支黨員突擊隊克服投產初期系統磨合不夠、工藝協同不暢、設備操作不熟等困難,2023年3月上旬實施了制酸系統轉化一段優化改造,使得火冶和制酸系統按照達產設計產量進行生產組織;4月中旬,電解系統開始32組滿負荷生產,凈液系統硫酸銅電積工序正常運行;5月份,冶化系統實現全面達產,電解系統各項技術指標均達到計劃要求,創造了“投產即達產、達產即盈利”的行業最佳。這一支支在黨旗下的“突擊隊”,是將黨建工作深度融合到生產經營一線,在一次次攻堅攻關中繪出了黨建引領生產發展的生動畫面,為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貢獻了標桿力量。
黨委領航科技創新??闖出智能化轉型升級新路
在弘盛銅業1000平方米的集控中心,所有生產指令只需在此一鍵下達通過大屏幕實時顯示的安全環保、生產指標、能源消耗等管理數據,即可完成智能調度決策,宛如一個“智慧大腦”,實現大規模集控、無邊界協同、大數據決策。
傳統印象里,銅礦變成冰銅,需經過一番煙熏火燎的錘煉。而在弘盛銅業的閃速熔煉爐和閃速吹煉爐中,僅需2~3秒,就能讓銅精礦搖身一變為冰銅。結合工業仿真技術,還能提供實時智能控制修正和指標參數趨勢預測,幫助銅精礦完成華麗蛻變,實現指尖操控,按“秒”煉銅。“新鮮出爐”的陽極板再在自動智能整形系統內完成壓平、銑耳等一系列處理后,由RGV智能小車轉運到電解系統,經自動排版后由無人行車吊裝入電解槽。槽中陰極板歷經10日沉淀,剝片機器人將“親手”進行剝離處理,并送至智能銅庫。一捆捆陰極銅經智能銅庫自動運輸、打捆、打碼、入庫,被無人車抓取到物流車輛上,運往全國各地,整個過程一氣呵成。
從項目立項的那一刻起,弘盛銅業就錨定走獨立自主的智能化道路,積極吸納先進技術,支持研發團隊積極創新,著力將科技創新作為核心競爭力。智能工廠建設初期,弘盛銅業黨委充分發揮組織領導作用,統一指揮調度各項工作,通過頂層設計,以思維導圖方式提煉工作重點內容,把握推進方向,實現重要節點及時匯報協調,滯后進度及時匯報提醒,統率全局,不打亂仗。在中國有色集團黨委和中色大冶黨委的大力支持下,一支胸懷中國銅工業發展初心,肩負高質量轉型發展使命的年輕團隊不畏前路困難,敢于走前人未涉足的道路,一路摸著石頭過河,構建了多網融合及數據采集系統,完成了私有云、超融合軟件及工業互聯網平臺的本地部署,實施了包括工藝調度優化等16個智能應用系統,研發并應用了包括陽極板智能倉儲及轉運系統、智能銅庫等15套智能裝備,其中12套為有色行業首次應用,已基本實現了全流程作業的自動化、智能化、標準化,闖出了銅冶煉智能化轉型升級的廣闊天地。
闖出智能化轉型升級新路只是起點,絕不是終點。弘盛銅業黨委堅持以科技創新為引領,出臺《2023—2030中長期科技創新工作計劃》,召開專題會議研究《弘盛銅業科研獎勵管理辦法》等科研管理制度,由黨委委員親自掛帥成立技術委員會及五個專業委員會,實現季度推進、月度專題會診、周度匯報,為發展新質生產力創造良好環境,同步創新開展生產攻堅型、服務保障型、典型示范型“三型”管理活動,深度激發創新的內生動力。
智能化建設的步伐繼續朝前邁進,2023年,弘盛銅業成功入選工信部年度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揭榜單位名單、在第五屆中國工業互聯網大賽全國總決賽中獲得“全國百強”稱號;2024年,弘盛銅業智能工廠項目成功入選工信部《中央企業智能工廠優秀案例集》,成功入選“2024年第一批湖北省5G工廠擬認定名單”,完成智能制造成熟度能力3級評估工作,已收到工信部頒發的《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三級》評估證書,在智能化建設與科研方面取得豐碩成果。未來,弘盛銅業還將向著智能工廠二期工程,全面打造“黑燈工廠”而不懈奮斗,力爭在2025年將弘盛銅業打造成“卓越級工廠”和“國家級綠色數據中心”。
“紅色引擎”驅動“綠色發展”???踏上綠色工廠康莊大道
成排的綠樹建起了生態防護屏,滿眼的綠色阻擋揚塵與噪聲,讓人心曠神怡;鳥類紛紛在樹上筑巢、孵化、成長,與大家相伴共生;20000m2的水上園林景觀與背靠的青山相映,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圖景在這里躍然鋪開。項目試生產以來,弘盛銅業昂首踏上打造綠色工廠的康莊大道,創造性地將冶煉工業的雄渾與生態園林的雅致相融合,形成“景在廠中? 人在景中”的廠區景觀格局,與周邊自然環境共同守護美麗長江,切實打造出了綠色低碳革命進程中的“央企典范”。
從項目初設到如今投產、生產,弘盛銅業黨委始終發揮黨建統領聚合作用,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對冶煉過程中可能產生的環境影響進行了全方位評估,全面推進節能降碳減排,對標國際先進企業標準,實施各類污染物排放控制,旨在打造綠色工廠。與傳統的冶煉煙氣處理不同,弘盛銅業熔煉、吹煉過程產生含二氧化硫的高濃度煙氣進入煙氣制酸系統,經“兩轉兩吸”工藝制得濃度為98%的優等工業硫酸,通過自動罐裝發酸系統,配送至千家萬廠。環集煙氣和制酸尾氣經離子液脫硫、濕式電除霧等脫硫新技術、新裝備深度處理,顛覆了傳統的煙氣處理方式,實現超低排放,傳遞弘盛銅業堅持綠色發展的信心。依托智能裝備加持,以數據應用為基礎,弘盛銅業通過數據監測、實時預警以及生產系統自動協同調節智慧糾偏,確保未發生超標排放事件,實現各項廢水、廢氣的超低排放,夯實綠色發展根基。
保護“綠水青山”的同時,弘盛銅業還堅持向“綠水青山”要“金山銀山”,做到資源“吃干榨盡”。上述的高濃度煙氣制酸系統,采用低溫余熱回收技術,兼顧高轉化與低能耗,還可新增年發電量1.4億度。利用智能管控平臺集中控制,根據各工序生產用水對水質要求的不同,合理地運用循環水、回用水系統,將生產廢水處理達標后回用,節約新水用量的同時實現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 98%,建設“智慧水務”,實現“一水多用”。將一般工業固廢銅尾砂作為生產建材原料售予相關資質單位,實現資源高效配置與協同處置,做到“轉廢為寶”。2024年,弘盛銅業已相繼被評為“省級綠色工廠”和“國家級綠色工廠”。
回首過往,從棋盤洲上的黃土荒坡到中色大冶的希望之爐;從投產初期的攻堅克難到達產達標的行業最佳;從紅火紫煙的煙熏火燎到清潔生產的智能制造……一路走來繁花似錦,弘盛銅業黨委榮獲2020年度、2021年度省級重點建設項目,黃石市2020年度十佳行動支部,中國有色集團2020—2021年度、2022—2023年度先進基層黨組織……展望未來山河遠闊,中央企業肩負的初心使命不會終止;發展新質生產力賦能智能化建設的探索絕不停歇;實現綠色高質量發展的道路沒有盡頭……
弘盛銅業黨委將堅持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以踐行節支降耗、降本增效為基礎,以“黑燈工廠”建設為契機,接續發展新質生產力,走好綠色之路、智能化之路和效益之路,為中色大冶實現綠色高質量發展蓄勢賦能。